|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今年6月,自治区检察院在全区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评选工作。各盟市地区院、基层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真组织,报送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高质量事例。为展示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现开设“一院一品”专栏,对10个全区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进行展示。希望全区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学习借鉴,立足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找准特色优势,求真务实、担当实干,做深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共同开创新时代全区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新局面。
在祖国北疆的大青山脚下,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检察院立足基层沃土,以扎实履职和锐意创新深耕检察事业。近年来,该院打造的“先锋新检 聚政能量”队伍建设品牌,已成为全院检察人员砥砺奋进的精神坐标,更吹响了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铁军的嘹亮号角。
铸魂赋能:
资源整合筑牢忠诚根基
“先锋新检”的灵魂在于“聚政能量”。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将忠诚的基因厚植于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实践。新城区检察院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专家讲授高屋建瓴,政治轮训覆盖全员,交流研讨碰撞思想火花,专题党课涤荡心灵,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日常。与法院同堂培训,共悟法治真谛;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聆听道德模范宣讲,涵养职业精神。一年间,28人次的思想交流、3次支部党课、1期读书班、7次主题党日活动……数字背后,是全院上下政治素能的整体跃升。辛勤耕耘,终得硕果盈枝。2023年以来,5名政治强、业务精的优秀青年检察人员被推选到纪检监察、司法、街道等行政机关任职,促进了法律监督与行政执法的深度融合。12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才俊已走上部门正副职岗位,1名更已擢升为副检察长,年轻血液在关键岗位上奔涌。
育才强基:
创新机制点燃人才引擎
“聚政能量”的落脚点在于培育“先锋新检”——高素质专业化的检察人才。新城区检察院在人才培养上,可谓匠心独运,亮点纷呈。创新建立“老带新”传帮带机制,让资深检察官的经验、业务和作风成为滋养新人的宝贵财富。院领导和业务精英化身“导师”,与新入职检察人员结对子,手把手传授办案“秘籍”、释法说理“心经”。政治部则通过“双向评价+动态调整”,将帮带成效与新人转正、评优挂钩,营造了“导师倾囊相授、青年如饥似渴”的良性孵化生态。2024年,6名青年检察人员凭借过硬本领通过遴选入额,人数创历年新高,为办案一线注入强劲动能。优化检察官助理队伍,确立了“基础——骨干——高阶段”的进阶体系,1名检察人员被确定为高阶检察官助理,梯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平台赋能:
实战练兵锤炼业务精英
精心打造了“至衡讲堂”和“锐智新坛讲堂”两大讲学研一体化平台,淬炼着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能。“至衡讲堂”聚焦政治素养与职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讲述总理家风,党校教授解读党纪新规,道德模范传递榜样力量,引导检察人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锐智新坛”则聚焦岗位实战,由44名35岁以下的骨干力量组成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检察人员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公诉人论辩赛唇枪舌剑,品读《毛泽东选集》汲取智慧,模拟检委会实战演练……这些活动不再是枯燥的培训,而是充满活力的“练兵场”,引领检察人员在学思践悟中提升本领。“以赛促进”成效斐然,人才影响力持续扩大。一年来,6人入选自治区级人才库,1人入选全国检察新闻宣传文化人才库。7人取得各类竞赛“标兵”称号,4人斩获“业务能手”“最佳辩手”荣誉,1人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区业务竞赛标兵,3人被聘为党校、检察官学院兼职教师,“以赛促学、以研促干”的良性循环已然形成。
开放协作:
借智借力促推共进共赢
打破“闭门造车”,积极整合内外资源。深化检校共建、检检共建,互聘导师、争取挂职教师、提供实习岗位,与高校共建实践基地。成功申报国家检察官学院教学示范实践基地,三年输送30余名骨干外出深造。与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深度合作,催生了5篇高水平理论成果发表,斩获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敖包检会”优秀论文奖,2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顺利结项。联合兄弟院开展学术沙龙、公诉人论辩赛、书记员竞赛,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创新聘任13名行政机关专业人士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组建90人的多元化“听证员库”,有效弥补专业领域知识短板。
“先锋新检 聚政能量”品牌建设通过创新的路径、开放的视野和扎实的举措,有效激活了检察队伍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显著提升了整体素能。这支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下、在实战实训中淬炼成长的新时代检察铁军,以其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精湛过硬的专业素养,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坚实的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