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编者按
今年6月,自治区检察院在全区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评选工作。各盟市地区院、基层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真组织,报送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高质量事例。为展示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现开设“一院一品”专栏,对10个全区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典型事例进行展示。希望全区各级检察机关认真学习借鉴,立足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找准特色优势,求真务实、担当实干,做深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共同开创新时代全区检察机关基层院建设新局面。
全区检察机关“一院一品”典型事例
1.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卓兰”护苗 法润青城 三化融合奏响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最强音》
2.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检察院《“先锋新检 聚政能量”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
3.包头市青山区检察院《“青心护航”强化履职担当 构筑地区金融检察安全防护网》
4.鄂伦春自治旗检察院《云端“鸿鹄”振翅 护航北疆青绿》
5.科尔沁右翼中旗检察院《千片枫叶燃秋岭 化作丹心护民生 “枫·守”护航万家安宁》
6.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砺箭”塑锐 驱动大院业务提质增效》
7.二连浩特市检察院《“检守口岸”展现边疆检察担当》
8.察哈尔右翼后旗检察院《“益护火山”在行动 谱写生态检察保护新篇章》
9.达拉特旗检察院《“达·见”护航 共筑政通人和新桥梁》
10.乌拉特前旗检察院《聚焦“学评比查改”五位一体 锚定质量管理新航标》
“卓兰”护苗 法润青城
三化融合奏响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最强音
“卓兰”音译自蒙语,寓意着温暖之光、希望之光。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卓兰未检”品牌始终立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主责主业,坚持红色初心引领未检工作发展,用匠心履职巩固司法为民初心。将卓兰未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成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同心阵地”,打造成涵养未成年人爱国情怀、弘扬法治精神的“思政课堂”。全市两级院未检工作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全国、全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全区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法治教育立体化 预防为先筑根基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以“卓兰未检”品牌为抓手,构建“基地+课程+活动”三位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推动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全面提升。打造实景教育基地,强化沉浸式法治体验。联合小黑河地区检察院、公安、教育等部门,在自治区未管所、第一女子监狱建立“卓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帮教实践基地”,设置模拟法庭、案例展区、互动体验区等功能模块,通过真实案例剖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未成年人法律认知和规则意识。累计接待参观学生306人,开展专题教育活动28场,有效降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风险。创新多元普法形式,推动法治入脑入心。建立“检察官讲师团+N”工作机制,吸纳优秀党员、青年检察官组建专业宣讲团队,研发涵盖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性侵害预防等17门精品课程。2023年以来,全市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98场,覆盖学校150余所,惠及学生超十万人。联合团委开展“小小普法员”招募活动,培养56名青少年普法志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学法守法。拓展数字宣传阵地,实现智慧普法覆盖。打造新媒体普法平台集群。依托“卓兰未检”品牌优势,自主研发“卓兰E守护”线上帮教程序、“泉·守护”APP等数字化平台,设置法治课堂、案例警示、在线咨询等功能模块。平台累计上传法治微视频6部、互动案例动画4期,内容涵盖防性侵、反欺凌、网络安全等热点话题,两门法治课分获全区一等奖、三等奖。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案例漫画展等形式,让法治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向中小学推行“订单式”普法,精准推送个性化普法内容,使法治宣传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司法保护精准化 宽严相济显温度
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精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实现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惩治犯罪零容忍,雷霆手段护成长。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始终保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压态势,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在司法实践中,重点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和从业禁止制度,构建起严密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网。共建立一站式办案场所5个,通过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优先办理机制,确保重大案件第一时间介入、关键证据及时固定。特殊政策精细化,教育挽救促回归。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充分发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功能。2023年以来,对83名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通过公益劳动、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方式促其回归正轨,帮教成功率98%以上。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162名未成年人开展临界预防,联合家庭、学校进行训诫教育,有效遏制犯罪苗头。积极开展被害未成年人监护状况评估,针对父母监护不力的情形,制发督促监护令120份,开展家庭教育指导610人次。办理的对涉嫌盗窃犯罪未成年人引入司法社工等专业力量跟踪帮教案件,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与各方力量携手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十大典型案例。专门教育专业化,矫治帮扶重实效。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与专门学校制定《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教育矫治工作衔接机制》,在专门学校建立驻校检察工作站,牵头建立帮教小组,通过对每名未成年人开展谈心谈话、社会调查、心理测评、行为观察、心理干预等方式,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性质、心理状态、家庭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科学确定教育矫治方案。
社会支持体系化 多方联动聚合力
以党建共建为纽带,联动政法、教育、民政等30余家单位,打造“司法保护+社会帮教+家庭指导”协同治理模式。创新制度机制,以源头治理夯基础。率先在全区建立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通过“卓兰安全岛”小程序接收报告线索。推动出台《涉未成年人案件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意见》,对监护不力家庭制发督促监护令120份,开展指导610人次。建立“司法救助+心理疏导+就学就业帮扶”全链条救助机制。整合专业资源,以精准帮教增实效。与共青团共建全区首家司法社工组织累计开展社会调查467件,观护帮教200余名罪错未成年人,入选全国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与妇联启动“重点青少年心理支持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委托专业心理老师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456人次。深化数字赋能,以智慧监督拓格局。通过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大数据监督模型,发现重点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校内外综合治理等监督线索24个,督促整改率100%。建立专门矫治教育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分析,精准识别“需要关注的未成年人”,协同督促属地专门教育评估委员会及时开展评估。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卓兰未检”品牌内涵建设,以打造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示范品牌为目标,重点推进品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升级智慧平台功能,构建覆盖未成年人保护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督体系,实现司法保护与社会支持的深度融合。着力完善专门教育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创新“司法+教育+心理”三位一体的分级干预模式,提升教育矫治的专业化水平,为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贡献更多检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