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内蒙古检察两微一端开设“检察之星”栏目,集中展示检察人以赤诚之心照亮法治中国的前行之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全国文明单位”乌兰浩特市检察院,了解那些不平凡又充满温情的检察故事~
初夏的乌兰浩特市检察院,机关大楼干净整洁,办公环境舒适温馨,文化长廊主题鲜明,图书阅览室墨香四溢,检察人员精神饱满……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明气息,彰显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近年来,乌兰浩特市检察院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拓展司法为民渠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检察工作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节约型机关等多项国家、区级荣誉,今年更是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以文明创建为引领
凝聚文明建设“向心力”
“文明单位创建不是‘选择题’,而是我们每位检察人员的‘必答题’。”乌兰浩特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包海晶在谈及文明创建工作时坚定地说道。乌兰浩特市检察院将文明单位创建纳入检察人员考核体系,构建起全员参与、共建共创的工作格局。精心打造“七彩兴安·乌市检察”主题文化阵地,13个文化长廊与活动室遍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检察人员心田。“在浓厚的创建氛围中,我们不仅提升了业务能力,更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了。”青年检察人员感慨道。
以司法为民为底色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蒲公英工作室,检察人员正以专业而温暖的态度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倾听诉求,细致解答疑问。“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也要让他们感受到检察温度。”综合业务部主任韩英如是说。据了解,蒲公英工作室由12309检察服务中心7名检察人员组成,自2024年成立以来,共接收群众信访270件397人,所办案件均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3个月内结果性答复率均为100%。同时与全市15个镇街、园区创新建立司法救助代办工作机制,对接线索35件,代办成案19件,救助19件19人,使司法救助有“速度”更有“温度”。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乌兰浩特市检察院常态化开展75场次法治进校园、检察开放日活动,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为未成年人撑起了法治“保护伞”。此外,乌兰浩特市检察院依托“大数据应用平台+快检实验室”智慧检务创新实践基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持续发力,4个案件入选自治区以上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以志愿服务为纽带
彰显检察文明担当
“普法志愿服务不仅是传递法律知识,更是传递文明与温暖。”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的乌兰浩特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陆海分享道。2021年以来,乌兰浩特市检察院开展200余次普法志愿服务,让法律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中。
乌兰浩特市检察院还将检察力量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以多元化的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积极打造“社区+检察”“嘎查+检察”亲友团式共建模式,协助包联社区完善基础设施,组织500余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扶持嘎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全年收入超30万元。
从文明创建到司法为民,从志愿服务到社会治理,乌兰浩特市检察院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担当。乌兰浩特市检察院将继续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精神,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检察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不断书写检察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