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权威发布
工作报告
文件公开
预决算公开
蒙检微博
微信扫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向潘志荣同志学习>>事迹简介
边疆检察“蒙汉通”
时间:2016-03-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潘志荣作为一名汉族检察官,凭借自身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蒙汉精通的双语人才,同事们在羡慕的同时更多的是敬佩,在他的带动下蒙汉双语诉讼成为达茂检察的品牌。 

  初到检察院工作,潘志荣发现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当事人和牧民群众都是说蒙语不懂汉语,虽然他从小长在牧区,对蒙语不陌生,但是他会的多为日常用语,要做到准确顺畅无障碍地表达法律术语,解释法律内涵及其逻辑关系,还完全做不到。很多时候,他和同事对着牧民当事人连比划带表演了好半天,结果对方还是眉头紧锁,一脸迷惑,急的几个人满头大汗,潘志荣心想:“这怎么能办成事啊,太费劲了,必须学好蒙语,要不然很多工作根本干不成。”于是他借来了《蒙汉词典》,开始了长期的朝五晚十的学习过程。别人还在梦乡他已在学习词根,同事已经下班他还在背诵词义,身边蒙古族同事都教过他当地蒙语发音,每一次深入牧区都是他练习口语的机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现在到达茂旗检察院去听听他的蒙语,地道的能逃过草原最深处牧民的耳朵,他一开口,大家甚至都把他当成纯正的蒙族看。 

  工作中,蒙语也成了他打开牧民心扉的钥匙,再配合上他融入无限对蒙古族群众感情的潘氏“话疗”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011年,潘志荣接办了一起抢劫案件,三名犯罪嫌疑人都是蒙古族,用汉语无法交流。在侦查阶段,三个人心里存在抵触情绪,回答问题不配合。到了审查批捕环节,潘志荣经过认真审查案卷材料发现,三个人都是蒙古族,且都是未成年人,除了用蒙语交流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还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他们交心。开始讯问时,他带有达茂发音的蒙语一说出口,三个人的面部表情就放松了一点,讯问过程中,他没有立刻让他们交代犯罪事实,而是先询问家庭情况,生活是否困难,并帮助他们分析未来的生活等,入情入理的话让三个犯罪嫌疑人默默低下了头,接下来,他们认真配合,毫无保留地交代了案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还交代了另一起司法机关不掌握的抢劫案件。这一结果,是纯正地道的蒙语的功劳,更是充满情感的潘式“话疗”法换来了犯罪嫌疑人的认可。事后与三名嫌疑人沟通时,他们说:“潘检察官的蒙语听上去很亲切,他态度好,没有瞧不起我。以后我会好好做人,再也不干违法的事了”。 

  除此之外,潘志荣把蒙语作为一条促进蒙汉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服务广大牧民群众的工具,他的蒙语解释让牧民当事人明白了困扰许久的“回避”问题;他的翻译使该院的人代会工作报告的蒙文版精准无误;他的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成为通向牧民心底的连心桥;他写给参选人员和选民的一封蒙汉双语信在服务“两委”换届中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在他看来:“牧民群众需要蒙语、检察工作需要蒙语”,所以学好用好蒙语就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他的带动下,院里很多年轻干警都开始自学蒙语,该院被确定为自治区检察机关蒙文蒙语诉讼基地,这一举措作为该院的创新创优工作项目被正义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也被高检院进行经验推广。 

  “三十年如一日学思不止,集两语于一身实践不停”,这是潘志荣的真实写照,也是同行对他的钦佩和赞誉。就向学习蒙语一样,潘志荣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门外汉,硬是凭着一股子钻劲把自己炼成了法律工作的行家里手。潘志荣在中专学的是农牧机械化专业,调入检察机关后先后在刑事检察、监所检察、反渎职侵权、检察室等部门工作。三十年来,除了学习思考、读书看报外他没有其他的业余爱好,因此不管在什么岗位,他总是勤于思考,善于思索,多年的积累练就了他一身的硬本领。公安机关一位老刑警说:“老潘在刑检部门工作时,我们遇到法律问题和办案困难都愿意找他给把把关,他都能有理有据地解决。后来他调整岗位后,一时我们都还不适应。”一名与他同时被调入旗法院的老法官说,“我刚调整到审判岗位时,对程序公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老潘多次在这方面提醒和帮助我。现在我也学着老潘用这些新的司法理念提醒年轻人。” 

  多年来,潘志荣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牧区、适合基层的好办法新方法。他总结的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会、懂、信、实”四字“要令”,被各族干部职工和农牧民普遍认可 20047月,潘志荣注意到《包头日报》刊载的旗工商局查处一起销售假冒葵花种子的案件,只对涉案人王某做了行政处罚,但潘志荣以其敏锐的职业直觉,认为王某可能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为进一步查清此案,潘志荣冒着酷暑,多次深入旗工商局、农业局调卷,深入案发地挨家挨户走访,历时一个多月最终查清,王某以普通葵花籽冒充葵花种子卖给乌克乡农民,销售金额达16万元。他及时建议旗农业局将王某的涉案材料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该案经公安机关侦查,达茂旗检察院以王某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提起公诉,王某最终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并为农民追回损失。该案被自治区院评为全区检察机关开展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精品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