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权威发布
工作报告
文件公开
预决算公开
蒙检微博
微信扫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向潘志荣同志学习>>报告团专题报告
我眼中的好干部潘志荣
时间:2016-03-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我眼中的好干部潘志荣

  包头日报 记者 洪彬

 

  大家好,我是包头日报社的记者,我叫洪彬。在一次采访中,我认识了潘志荣,他的事迹、他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感动着读者,感动了更多普普通通的人,能够像他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潘志荣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消瘦、面善、骨子里透着倔乎劲儿,微笑中夹着亲近感。采访中老潘的儿子潘禄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那是一个星期天,老潘突然接到一位牧民的电话,“说家里的堂兄弟打架打的头破血流,希望他能来劝劝架,不要闹出人命来。”于是,老潘就急匆匆叫潘禄开了两个小时的车赶到人家,仅仅聊了几分钟,听到对方没事了,他就心满意足地返程了。潘禄怎么也想不通,他们开了四个小时的车,父亲就是为了听到“对方没事了”这句话,值吗?对于儿子的疑问,潘志荣的回答竟没有丝毫犹豫:“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我觉得值!没出事我才高兴呢,如果因为我没去出了事,我一辈子都良心不安!”

  老潘自然、真诚的回答,直冲我的内心。在很多人眼里,老潘就像一块特殊的“绝缘体”,他的真心不掺一丝杂念,不带一点功利,不图一句回报,只为可以与蒙古族兄弟守望相助、亲如一家。

  他是牧民的好安达

  从小在牧区长的潘志荣,对达茂草原、以及草原上的人民存着天然的感情。采访中,我曾问过他,“老潘,你有多少牧民‘安达’?他掰着指头认真地数了数说,“经常来往的有将近20个吧”。20个让他时时牵肠挂肚的安达,还有太多太多让他随时放心不下的农牧民们,我常常想象,老潘要有多么的胸怀,才能承载下这么多人的诉求、这么多人的祈盼。

  在采访中我发现,潘志荣的“安达”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不论事情有多难办,他的词典里永远没有“不行”这个拒绝词。

  托亚的老阿爸老阿妈在镇里生活不下去了,想回牧区,但家里的草场上缺水,问他可不可以帮忙打口井?

  小王和老付家草场相邻,小王在老付家的操场上盖起了房子、垒起了羊圈,还挖了两口鱼塘,两家的矛盾越积越深,十年不说话,问潘志荣能不能帮忙化解化解?

  图布沁和附近的几家牧民的草料买上了,可他们嘎查离镇里太远,草料车不给送,问他能不能帮忙联系给送一送?

  热德那的姥爷57年前将自己的牲畜并入生产大队,本来应该享受30万的畜股报酬,但拿到手20万以后就没影儿了,问他能不能给追回来?

  牧民有难,老潘义不容辞。凭着他与生俱来的热心、耐心和同情心,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一遍又一遍做工作,他还常常自掏腰包、自贴人情,最后竟然把农牧民这一件件诉求、一个个问题都给解决了。

  说到回报,老潘笑着告诉我,每次他下牧区巡访,牧民们会热情地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给他吃,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最宝贵的回报了。

  他是执法为民守护者

  在潘志荣查办的众多案件里,有两个案子尤为引人深思。

  李四和老伴儿给人放牛,辛辛苦苦攒了一年多的工钱7000元,还没等存入银行,就被两个昧了良心的男子骗走了。

  潘志荣担任了这个案子的公诉人。他知道,这7000元钱如果追不回来,对于李四一家意味着天塌地陷。在提审两名犯罪嫌疑人时,他要求他们退还受害人的钱。两个人却说钱已经花完,无法退还。潘志荣没有放弃,他到犯罪嫌疑人的家中走访,将心比心做起了家属的思想工作:“受害的老太太给人放牛一个月才能挣上七八百块钱,生活特别困难,还等着拿这笔钱养老呢。你们也得为亲人的将来着想,退还了钱款,也能为他争取从轻处理。”

  他前前后后往犯罪嫌疑人家里跑了两三趟,别小瞧这两三趟,一个来回就要140多公里。当潘志荣将钱交到李四手里是,李四说,他的心口一热,眼泪刷得一下流下来。

  30年来,检察官潘志荣扶危济困、帮百姓办事的事迹不胫而走,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会遇到这样的意外……

  达尔罕苏木牧民都仁的侄子吉某醉酒驾驶摩托车交通肇事,致1死2伤。事发之后,都仁不想让孩子坐牢,听说检察院有一位姓潘的检察官,一直帮百姓办事儿,威望高,便包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去找潘志荣。当都仁拿出红包往他兜里塞时,潘志荣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生气地说:“你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用在受害人的赔偿上,给我钱干什么?”

  潘志荣给都仁认真讲解了法律规定和事件性质后,还是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了吉某的交通肇事案。这事让牧民都某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情,检察官是什么样的干部。

  他是敬业的一道符号

  在达茂旗采访中,我听到了很多人对潘志荣的评价:什么“苦不苦,想老潘”、“累不累,看老潘”,还有“那里有矛盾,那里就有潘志荣”,……潘志荣就像一道敬业的符号,带动着身边的很多人,不由自主地绷紧了工作的弦,担负起岗位的责。

  潘志荣的同事告诉我,老潘在检察院工作三十年来,经历了很多的岗位,不论哪个岗位,他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用与他共过事的朝格苏力德的话来说:“潘志荣到了哪,奖状就到哪儿。”

  翻开潘志荣的个人履历表,朝格苏力德的称赞一点也不过:“自治区检察机关打击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先进个人”、“自治区检察院个人二等功”、“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市级劳动模范”……这些奖状奖励排了一大串。

  谈起老潘敬业的劲头,潘志荣的老上司、前检察长吕永华回忆道,过去由于检察院人手不足,潘志荣业务能力强,总被抽调来、抽调去,他从来没说过一个“不”字。一个周末,牧区发生案子,他打电话给潘志荣,老潘正在修摩托车,扔下车跑着就来了,前后没超过5分钟。

  而潘志荣的妻子杨淑梅讲起丈夫来,除了忙,就只剩下心疼了。她说,潘志荣回家手里总有一沓文件相随。有一天她回来晚了,敲了半天门没人应,以为老潘又下乡去了,进了门才发现卧室的灯亮着,她急忙换了拖鞋进卧室想问问老潘吃过了没有,再一瞧,老潘正专心致志地研究“案情”呢。

  “这又是啥人犯案了?”她好奇地问。老潘却心不在焉地没回应。杨淑梅悄悄地退出了卧室,她多么希望老潘能早点结束,否则他的老病根——失眠症若犯了,又将是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了。

  杨淑梅告诉我,她和老潘结婚30多年了,潘志荣没请过一次年假,一家三口没出门旅过一次游。就有一年陪着她回过一次东北老家看望父母,那还是杨淑梅出嫁以来潘志荣第一次陪她回老家。

  潘志荣常说这样一句话:“脚下的泥越多,里牧民们就越近。”话虽简单,却是潘志荣用三十年的敬业精神悟出来的。

  有人说,潘志荣之所以敬业,是因为他对待事业永葆一颗进取的心;也有人说,潘志荣之所以敬业,是因为他对权力民赋常怀一颗敬畏的心。这些都没错,我眼中、笔下的潘志荣正是这样一个牢记公仆职责,不忘党员身份,凡事以身作则,时刻冲锋在前,被人竞相学习的好榜样。

  什么样的干部是民族地区的好干部?习近平提出了“三个特别”新标准,即“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

  潘志荣用严苛的工作标准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用三十年始终不渝浇灌着达茂旗蒙汉民族的团结之花,用忘我的敬业精神向草原人民、向检察事业、向党和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在我这个记者眼中,民族地区的“三特”好干部,潘志荣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