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权威发布
工作报告
文件公开
预决算公开
蒙检微博
微信扫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向潘志荣同志学习>>报告团专题报告
坚守边疆草原的汉族检察官——潘志荣
时间:2016-03-1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坚守边疆草原的汉族检察官——潘志荣 

  包头市达茂旗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赵宝柱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作为潘志荣感人事迹的见证者和推崇者,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感知到潘志荣的正能量,领悟到人生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能像潘志荣一样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我们的职责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无愧于内心的事情。在此,我沿着潘志荣走过的足迹,分享潘志荣事迹的点点滴滴,与在座的各位共勉。 

  达茂旗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很多人到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便想找各种途径调离。潘志荣也曾有调到包头市区工作的机会,但他选择了留下,这一留下就是30年。 

  30年来,潘志荣竭智尽忠、严谨履职,视工作为责任、视农牧民为亲人,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与我院老检察长朝格苏力德的交谈中,他曾这样地评价潘志荣:“他对草原和农牧民有感情,对检察事业有感情,带着感情去乐此不疲地工作,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潘志荣也很好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境界的含义。他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沉到了基层农牧区,他用脚丈量了全旗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全部77个嘎查和行政村,巡访了980多个牧场牧点与3000多个牧户。人生境界这个词对潘志荣来讲,应该就是无私地去爱草原、爱农牧民、爱基层检察事业。 

潘志荣从检29年,一直工作在检察业务一线,承办600多起案件无一错案,没有发生一起办案安全事故。20047月,潘志荣在报纸上看到,本地一名销售假葵花种子的涉案人被行政处罚的报道,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职业素养,分析认为该案很有可能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为进一步查清此案,他先到相关部门调取卷宗,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又冒着酷暑,多次深入案发地乌克镇走访农户,调查收集证据,历时一个多月,查清了犯罪嫌疑人王某以低价收购普通葵花,包装后冒充葵花种子高价卖给农民,数额达4000公斤,金额达16万元的事实。该案经监督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王某最终被判处刑罚,同时也为农民挽回了经济损失。 

  达茂旗的天然草场面积有16万多公顷,占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的九成还多,这里的牧民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对牧民而言,草场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因此,处理好草场纠纷成为了全旗维护牧区和谐稳定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潘志荣总觉得要为农牧民做些什么。他立足检察职能,围绕全旗草场补偿资金发放等重大惠民政策的落实,积极开展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入户登记建档、制表造册、跟踪督办,为保障国家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得到落实,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潘志荣对走访牧民中了解到的各种诉求作了详细记录,形成了48万多字的《民情日记》。《民情日记》里详细记载了牧民没有及时领到禁牧补贴、因草场纠纷停发补贴、转移安置房的落实等情况。每次回到单位,潘志荣都会把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向院领导汇报,将反应的这些情况拿到相关部门进行核对,并及时向牧民反馈。为了方便农牧民群众联系到他,他还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多张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并始终兑现24小时不关手机的承诺,被牧民群众亲切称为贴心的“一叫通。” 

  多年来,潘志荣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牧区、适合基层的好办法、新方法。他总结的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四字“要令”,即“会、懂、信、实”,会是会蒙语、懂是懂民俗、信是守诚信、实是干实事。这四个字,他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刻在草原上。2014年,巴音花镇王某兄弟二人,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将自家承包的近150亩草场开垦成耕地。潘志荣了解此事后,想的最多的不单是办好案件,还有就是如何加强当地群众对草场的保护意识。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在案发地开庭,邀请当地农牧民参加”的想法,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那场庭审的效果非常好,开庭现场邀请了镇人大代表、牧民代表和嘎查干部旁听,通过用蒙语现场说法的方式,讲解了《草原法》和禁牧的有关法律知识,得到了当地牧民的赞许。 

  潘志荣严格要求自我,他给自己“约法三章”——有悖良心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不做,有辱检察事业的事不做。他去基层巡访、办案中,即使在农牧民家里吃顿饭,他也要付费,很多情况下,潘志荣都是自带“伙食”。有两个牧民是以前潘志荣调解过纠纷的当事人,他们为了表示感谢,要将亲手采摘的野蘑菇送给他,潘志荣坚持不收。两牧民心诚的说,那就送给你父母吧,算我们的一点孝心。潘志荣却说,心意我领了,只要你们能和睦相处过上好日子,就是对我的最好感谢。他对待农牧民兄弟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他可以资助无力支付大学费用的蒙古族学生完成学业,可以为资金周转困难一时买不上草料的牧民担保贷款,还可以为牧民联系牛羊的销售渠道……他对自己的约法三章,对农牧民兄弟有求必应,引发了很多人关于“于公于私”的观念碰撞,有些人对他这种做法不理解,但不论外界怎么评价,潘志荣依旧做着一直坚守的潘志荣。 

  潘志荣一直坚持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他的父母亲都已经80多岁了,一直住在牧区,以养牧为生,潘志荣需要钱让两位老人日子过得好一些,他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从没听他说过自己困难;潘志荣的五个兄弟姊妹有牧民、有农民,有的在物业公司当保安,还有的在移民小区做些小本生意,但他从来不曾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关照关照”家人;潘志荣购买楼房,为了少花钱而选择了顶层,家里没买一件新家具,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就搬进去住了。我眼中的潘志荣极少穿新衣服,他的一件羽绒服可以缝缝补补、甚至贴着透明胶凑合着穿八年,家里的沙发修修补补能用19年。 

  如今,潘志荣才50多岁,常年的劳累,和不规律生活,让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中度食道炎和浅表性胃炎,算是个名副其实的“药罐子”,经常性的疼痛困扰着他,但是,只要牧区群众有急事找到他,他就是强忍着病痛也要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他妻子也曾因他的 “有大家没小家”、“有工作没家庭”,和他吵过闹过,在熬过十几年的苦日子,把儿子培育成人,两口子不再争吵,只等一起慢慢变老时,他妻子心里只剩下了对他的心疼和支持。他妻子见到我时,一再跟我说:“他工作忙我理解,我就是希望他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 

  我来达茂旗工作仅仅一年多,无法用一年多的基层工作经历,去真正体会潘志荣三十年的边疆坚守,但短短一年多的相处,作为他的领导、他的同事,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为什么群众会为他点赞、同事对他认可、佩服。潘志荣以实际行动模范地践行了“三严三实”的要求,他严谨用权,务实为民,爱岗敬业,崇法尚德,真正体现了一名基层检察官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