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我们该怎样发力?

时间:2018-03-12  作者:  新闻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 【字号: | |

3月的北京,暖意萦怀。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全国两会上,创新发展理念似一条红线,贯穿会内会外,牵起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奏出激越昂扬的时代强音。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来自我区的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两会上传递出的信息让他们充满信心:科技创新引领内蒙古向现代化奔跑的“加速度”,定会许壮美草原一个更好的明天。

激活创新驱动的一池春水

“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直抵人心的话语引发热议,给人以无限憧憬。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刘丽芬对此深有感悟:“蒙西集团就是创新的受益者。例如我们创新商业模式,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置’改革;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营造浓厚技术创新氛围等,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强健了企业的肌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坦言:“尽管我区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她看来,创新体制机制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积极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制定出台破除体制机制藩篱的改革措施。《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改革若干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八项措施》,以及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大大激发了创新活力。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从何处着力?刘丽芬建议,“要通过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尽快推动我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企业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对从事基础性研究或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型项目给予差别化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邢永明建议:“要建立更为科学的投入机制,用巧用好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其他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创新投入体系。同时,从国家层面改革对高校教师的考评机制,扭转当前偏重论文的现状,让高校更好地为创新驱动发挥作用。”

“今后我区的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进一步细化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政策,促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运行机制等等。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向创新体制机制要活力。”孙俊青说。

打破成果转化的制约瓶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这些内容引起许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科技成果转化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面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引领性和经济性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代表、委员们建言,要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邢永明认为:“要打破科技成果转化难瓶颈,一定要把企业和大学、企业家和科学家、资本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高校的研究一定要面向市场、面对企业,要把实验室的成果市场化。政府要引导建立这种机制。”

“仅去年一年,我们就研发了100余种新产品。”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说。在他看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两条腿。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着很好的研发力量,而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对市场的敏锐度更强。他建议,要进一步重视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联合体,逐步形成以企业订单式研发为主的科研体系。

据悉,今年我区科技部门将打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组合拳”:面向自治区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的新材料、新工业、新产品,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运行和完善以科技大数据平台为核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细则,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服务、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

代表、委员们认为,融通创新,成果转化,还亟需解决创新能力不足、高层次研发平台匮乏的制约。

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加强应用基础性研究,围绕现代农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荒漠化治理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需求,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

孙俊青说:“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希望国家能够对内蒙古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启动和完善部区会商制度,在科技项目实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和支持。”

营造引才用才的碧水蓝天

2月11日,春节前夕,一封来自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致全区人才的慰问信》在《内蒙古日报》刊登后,引发微信朋友圈广泛传阅。

“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需要人才。”“我们将围绕建成优秀人才集聚之地、创业之地、成功之地的目标,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信中的一言一语,透出令人振奋的信息。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据了人才优势,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内蒙古应不断优化环境,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安润生说。

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近几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草原英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形成了巨大的政策叠加优势。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草原英才”专项资金从2010年的35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近1亿元,各盟市人才专项资金也陆续投入近10亿元。2017年,我区又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资金、生活待遇、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全方位服务……

除了待遇,项目和平台建设也是吸引各类人才的重要因素。

据悉,今年,我区将继续按照“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原则,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平台载体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推动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推动赤峰阿拉善自治区级高新区的升级……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生动实践正腾起巨浪,涌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