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图说检察

检察公益诉讼亮相自治区政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12-3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1230日上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主题为“深化公益诉讼工作,彰显内蒙古检察担当”的发布会,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白皮书首次亮相,检察机关第二年发布公益诉讼案例。 

 

 

  自治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郑锦春介绍了我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基本情况,检委会专职委员杨树林发布“内蒙古公益诉讼检察十大案例和典型案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新娜主持会议。 

  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 

 

  20157月至201912月,检察公益诉讼从试点到正式推开,我区检察机关共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9952件,立案15154件;履行诉前程序13861件;提起公益诉讼 371件,法院生效判决支持率100%,实现了公益诉讼案件类型全覆盖和基层检察院办案全覆盖。公益诉讼工作全面推开以来,我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稳步发展。 

  一、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推进生态环境资源高水平保护 

  (一) 提高政治站位,助力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全区公益诉讼案件中,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占全部公益诉讼案件立案数60.75%全区检察机关通过办案,督促修复林地164万亩、草原12.86万亩、耕地8283.48亩、湿地 39048.81亩,挽回被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总案值1.54亿元;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156.32万亩、被污染河道 693.08公里;治理恢复被污染土壤4798.64亩;关停污染企业和养殖厂1197家。 

   (二)立足职能,服务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的司法保护,深度融入草原、森林、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在全区范围内先后部署开展“保护北疆生态安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活动。集中办理了大青山、西鄂尔多斯、都斯图河湿地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系列案件,督促自然保护区内153家企业恢复受损生态环境。主动对接“一湖两海”治理国家战略,与水利厅、公安厅联合出台《自治区河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加大对河湖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一湖两海”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194月,与自治区河长办联合开展全区河湖“四乱”清理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建立“河长+检察长”联动长效机制,取得河湖治理突出成效,该模式得到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工作机制写入自治区总河湖长令,入选2019年全区十大法治事件。  

   (三)聚焦区情,积极构建“侵权担责、专业治理、检察监督”的恢复性生态修复机制。包头、呼伦贝尔、鄂尔多斯检察机关分别建立“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大兴安岭生态修复基地”和“公益诉讼生态植被恢复示范基地”。自治区检察院及相关厅局与内蒙古蒙草生态(集团)公司共同举办了“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专业化修复研讨会”,研讨生态专业化修复。 

  二、专注食品药品安全,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018年开展了“保护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专项活动。主动邀请自治区公安厅、联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联合开展了食品药品领域“四个最严”专项活动。两年来,共立案4493件,履行诉前程序4316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280件,提起诉讼 29件。 

  针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加大线索排查和办案力度。乌兰浩特市小饭桌食品安全督促履职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2018年最高检典型案例。依法办理涉“非洲猪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除承担刑事责任外,已在媒体上公开道歉。赤峰市红山区检察院办理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案件,促进了该领域专项治理,从源头上推动解决了一批舆论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三、以专项监督助推行业治理,推进国有财产保护 

  针对欠缴土地出让金、闲置土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等问题,办理案件322件,督促收回国有土地出让金8.91亿元,收回被非法占用的国有土地470.35亩。针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税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性奖励、国家专项补贴、社保金、养老金等专项资金使用等开展小专项监督,办理案件938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外卖“骑手”无证驾驶危害公共安全、电梯运行安全、国旗保护等领域公益损害问题,全区检察机关稳妥探索、主动担当,取得较好效果,为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扩大公益诉讼职权范围,提供了实践和案例样本。 

  四、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同力打造公益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主动向党委请示报告,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以立法形式首次延伸了检察公益诉讼的范围。 

    (二)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进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公益协同保护。坚持“双赢、多赢、共赢”“通过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目的是司法最佳状态”的理念,落实“提起诉讼是办案,督促履职也是办案”的工作要求。努力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衔接。自治区政府牵头,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一府两院”推进公益诉讼工作联席会议,自治区28个委、办、厅、局负责人参加,建立了高层次联席协作长效机制,引导示范各级协同合力。 

    (三)推进生态保护联盟建设,打造公益保护共同体。与蒙古国东方省检察机关就界河、界湖生态保护签署跨境协作保护协议;构建了东北三省一区、华北环首都三省一区、沿黄河九省区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生态保护联盟;搭建军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和联动协作机制。 

    (四)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公益保护社会共识。自治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了三级检察院领导进党委中心组、人大讲堂、政协讲堂、各级行政机关、党校和社区的“六进”宣介宣讲公益诉讼制度活动。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促进依法行政的成效明显,自治区检察院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社会网络公益管理员、公益志愿者、建立公益守护人驿站、草原检察直通车等形式,拓宽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收集渠道,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公益保护意识。 

  五、创新机制,提升公益诉讼检察质效 

   (一)建立一体化办案机制。自治区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建立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实现统一管理案件线索、统一调配办案力量、统一研判案情、统一指挥的纵向一体化机制。 

   (二)实行三检合一办案模式。对涉及公益保护领域的刑事案件的逮捕、起诉和公益诉讼职能,均交由公益诉讼部门办理,实现刑事惩罚与公益补偿并举,公益保护效能最大化。 

   (三)探索跨区域异地指定管辖和集中管辖机制。积极探索异地指定管辖,打造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检察院为主司公益诉讼的专门检察机关,2019年以来,铁路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已占其全部案件的50%以上,解决了一批危害铁路运输安全和生态环境的隐患。 

   (四)建立“回头看”长效机制。紧盯部分行政机关虚假落实、怠于整改问题,推动 “回头看”工作常态化,提高公益保护精准性、实效性。 

   (五)坚持检察长带头办案机制。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检察长、副检察长出席诉讼案件法庭庭审的比例在70%以上。开展全区范围内“巡讲全覆盖”工作,“点对点”消除办案盲点。 

  据介绍,作为自治区检察院首次发布的检察公益诉讼白皮书,包括前言、专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专注食品药品安全、推进国有财产保护、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保护、推进英雄烈士权益保护、探索新领域公益保护、多方支持厚植发展根基、构建高水平保护模式、结语等部分内容。梳理和展示了全区20157月至201912月期间的全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发布的全区公益诉讼十大案例和八件典型案例,包括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包括起诉案件和诉前程序案件。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及探索的新领域案件。每件案例都包括基本案情、办理过程及典型意义等。 

 

   

  记者们还就公益诉讼十大案例和典型案例评选过程及发布意义;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工作举措和效果;“三检合一”办案模式特点及制度价值;检察机关如何“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等问题进行了提问。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法制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台、内蒙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