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旗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韩玫瑰多次应邀走进检察院参与检察开放日、司法救助等工作。她说:“这里的接访人员一手忠诚司法,一手扶助弱势,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
韩玫瑰曾和检察人员一同为达斡尔族女孩张某筹划着未来。2015年,年仅13岁的张某因交通事故重伤二级,对方无财产可执行。2017年,张某竟又遭到强制猥亵及强奸。刑事判了,民事却没有得到赔偿。困窘中,张某的母亲来到了检察院。检察院邀请相关单位人员对张某案进行讨论,最终决定给予1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救助金之后还有心理救助、社会帮扶等连锁反应。
艰难时要坚强。在司法的温暖下,张某和妈妈正逐步走出严冬。自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以来,鄂温克旗检察院共开展司法救助8件8人,其中涉及少数民族4件4人,共发放司法救助金10万元。
该院还积极推行律师参与化解信访机制,铁源律师事务所是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合作单位。不久前,该所蒙古族律师包福柱协助检察院化解了一起信访案。他说:“这次办案,我切身感受到鄂温克旗检察院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尊重与保护,在这里办案很安心。”
大厦基石的四语守护
4月底,鄂温克草原冷风凛冽,一片枯黄。听说“法治副校长”要来,伊敏苏木中心校的孩子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伊敏苏木派驻检察室主任、巴彦塔拉嘎查第一书记敖云微笑着用蒙古语、鄂温克语、达斡尔语告诉孩子们如何预防身边的“大灰狼”,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程结束了,依然围在她身边……
敖云告诉记者,牧区的孩子们热情开朗,但安全意识较差,如何守护未成年人,检察机关重任在肩。中心校校长、从事民族教育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梅花则认为,如果把教育比作大厦,民族语言就是黏结大厦各个板块的水泥,只有把民族语言与普法并举,才能让大厦更牢固。
鄂温克旗检察院承担起了大厦黏合剂的重要职责。乃日拉图和敖云两位四语检察官工作更加忙碌了。他们和未检人一同创新法治教育形式,生动的蒙古语PPT和动漫、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都成为他们的好帮手。2018年以来,鄂温克旗检察院共在全旗31所中小学、幼儿园及学前学校开展法治讲座40次,受教育学生达5000余人,实现了蒙汉双语“法治进校园”全覆盖。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2018年,鄂温克旗检察院成立了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承担未检案件捕诉一体到捕诉监防一体的各项工作,一年多来,共办理未成年人案件6件9人。
办案组中最年轻的双语检察官王秀兰告诉记者,“社会调查”“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到场”“法律援助”“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各项办案制度成为常态。在办案中,“不开警车、不着警服、不泄露个人信息、严格限制知情人范围”的“三不一严”也在严格地保护涉罪未成年人隐私。2018年以来,9名判决已生效或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依法封存,消除了他们重走人生路的“后顾之忧”。2018年,鄂温克旗检察院荣获“自治区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为落实好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鄂温克旗检察院牵头制定了对未成年被害人实行“一站式”谈话的工作意见。就“公安机关成立未成年人专门的办案小组”“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公、检、法优先考虑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司法救助”等达成共识。
“我们要打造未成年被害人的‘阳光驿站’,就得让民族的语言成为沟通的桥梁。”王秀兰说,“做所有工作的基础就是说孩子们熟悉的语言,讲他们理解的话。”
走出鄂温克旗检察院,斜阳正好。去年8月刚刚走过60华诞的鄂温克旗处处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鄂温克旗检察院将继续综合运用‘四种语言+检察’模式,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搭建起鄂温克检察人与广大基层群众的草原心灵直通车。”韩峰表示。

相关链接
成立于1958年的鄂温克族自治旗是我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由鄂温克、蒙古、汉、达斡尔等21个民族组成,总人口14.5万,土地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辖4个镇、2个苏木、1个民族乡,共有44个嘎查。自治旗境内有华能伊敏煤电公司、大雁煤业公司、红花尔基林业局三大国有大中型企业。今天辽阔的鄂温克草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以能源重化工产业集群建设,乳、肉、草、薯为主的生态畜牧业和小城镇建设进程正在加快,与驻地大企业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相互拉动、增强综合实力过程,又极大地改变了全旗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