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领导简介
机构职能
权威发布
工作报告
文件公开
预决算公开
蒙检微博
微信扫描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蒙检新闻
说群众听得懂的语言 草原上刮起法言法语"蒙古风"
时间:2018-06-25  作者:沈静芳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正义网  【字号: | |

草原上刮起法言法语“蒙古风”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培养双语检察人才纪实 

  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嘎鲁图镇牧民巴某到检察院申诉,从材料准备到开庭审理,全套蒙古语诉讼服务让他安了心:“蒙汉双语办案基地真的很好,检察官用蒙语全程接待,让我心里敞亮了。” 

  在内蒙古检察系统,共有500多位双语检察人才,每年办理双语案件3000多件,他们讲述着蒙古族群众听得懂的法言法语。 

  “双语检察工作的开展,满足了蒙古族群众的诉讼要求,为检察成绩单烙上了民族团结的印迹。”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翻译处处长贺喜格说。 

  组建双语人才队伍,让民族群众享受双语检察“套餐” 

  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检察院控申接待大厅,常能听到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四种语言反复讲解、引导劝告。那里的3名干警都是双语人才,其中一名甚至会4种语言。 

  “说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是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坚持并践行的基本原则。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早在1989年,自治区检察院就成立了翻译处,配备了6名专职翻译人员。锡盟检察分院随后成立了正式编制的翻译机构。2012年以来,兴安盟分院、科右中旗院、科右前旗院、通辽市科左后旗院相继成立翻译部门。全区各级院每年根据工作需要,考录或遴选双语人员,充实双语检察官队伍。 

  2015年,自治区检察院建立了全区检察机关双语人才库,59人入选。2016年,全区检察机关首批员额检察官选任时,入额双语检察官158人,占双语检察人员的26.42%,保证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后的办案工作需要。 

  同时,乌审旗检察院蒙汉双语办案基地、包头市蒙文蒙语诉讼基地、兴安盟科右中旗兴安之春检察室等一大批突出蒙文蒙语检察工作的办案单位相继亮相,使民族群众享受双语检察“套餐”成为现实。 

  强化双语培训,打造蒙汉双语培训高地 

  五一前夕,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自治区民委的协调下,国家民委和最高检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联合举办了60人参加的八省区蒙汉双语人员翻译业务培训班,这种高规格的培训对于内蒙古蒙汉双语培训来讲还是第一次。 

  为更好地培养双语人才队伍,自治区检察院早于1988年成立了检察干部学校,2011年经批准成立“全国检察机关蒙汉双语培训基地”,通过内引外联,双语人才培训工作日臻完善。据统计,近年来,自治区检察院先后举办了全区检察机关翻译人员和双语办案人员培训班、研讨会、庭审观摩会共16次,15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新疆、青海、甘肃、黑龙江等地的检察人员不远千里赶来参加培训和庭审观摩。 

  另外,自治区检察院还会同自治区民委举办了蒙古语翻译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4期,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案件怎么办,兵就怎么练!”自治区检察院还在全区优秀公诉人、办案能手等竞赛中加入了双语人才竞赛的元素。各盟市检察院也根据自身的需求,广泛开展蒙汉双语特色活动。 

  法律声音的蒙语表达为检察发展注入“蒙古风” 

  在互联网+时代,检察机关蒙古文信息化建设同样不能缺位。自治区检察院创建了检察机关专用蒙文数字平台,开设了蒙古文内外网,研制了蒙文办案和办公系统,其中电子版汉蒙法律名词术语数据库包含10万余条词汇,100余万字,内容丰富、查找方便;电子版法律法规汇编6卷,现有210余部法律,200余万字。 

  该平台的研发为无纸化办公创造条件,解决了无电子版蒙文法律文书、法律汇编、司法解释及汉蒙法律名词术语数据库的问题。 

  多年来,自治区检察院坚持办文办案蒙汉文并行,及时翻译下发领导讲话和重要文件,使公文发布的蒙汉双语并行率一直保持在100%。自治区检察院先后翻译出版了《检察业务概论》《法律汇编》等20余册500余万字的法律业务教材及书籍,编纂《汉蒙法律名词术语辞典》(200万字),统一和规范了法律名词术语,填补了全国汉蒙法律辞书典籍的空白。作为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献礼工程的系列丛书,36本280余万字的《普法宣传教育》即将出版发行。 

  “你想倾听的各种声音,都有蒙古语的表达。”贺喜格说。蒙汉双语“法治进校园”,库伦旗院开通“阳光-库伦”蒙汉双语手机APP,新巴尔虎旗“草原检察直通车”……自治区检察机关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时,在草原上刮起了法言法语的“蒙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