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从阅读中汲取智慧,振奋自信自强力量。自治区检察院近日举办了“书香润检 阅启新程”读书推荐活动,选手们通过演讲、朗诵、心得分享、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演绎推荐书目。经过精彩角逐,6个参赛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内蒙古检察将陆续对获奖作品进行展播。
今天展播的是三等奖获得者案件管理办公室张爱丽推荐的《苏东坡传》。
(点击查看视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央视纪录片《苏东坡》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令我印象深刻:“苏东坡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千年后,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会在心里默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孤独失意的时候,会想起苏东坡的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时候,也会用苏东坡的这句诗来勉励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喜欢苏东坡,源于他伟大的人格。他一生颠沛流离,遭受多次贬谪,但“守其初心,始终不变”。不论身处什么官位,不论生活多么困苦,始终保持忠诚为民的爱国情怀,深受百姓爱戴。喜欢苏东坡,源于他豁达的心态。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在于在最低的境遇,活出了最高的境界,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依然将生活过得热气腾腾。他能够将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均衡调和,在春风得意时积极入世,心系天下苍生;在失意时寄情山水,随缘自适,回归诗意的精神家园。
苏东坡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是在他人生志得意满时,和弟弟子由分别后所作的诗。年轻的天才似乎在那个时刻就已经参悟人生真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留给这个世界真正的应该是什么?
林语堂先生在传记的最后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万古不朽的苏东坡,活成了一代文人的精神脊梁,如一抹清辉隔着山河岁月映彻古今。我想,这才是我们喜欢、纪念苏东坡最根本的原因吧。
那些读过的书,给了他生命的养料,智慧的灵魂,成就了他的格局和胸怀。即使后来飘零半生,贬谪大半个中国,他都有一颗安定的心。以欢喜心看事,事事皆为我而生;以慈悲心看人,人人皆为我而来。读过的书,改变气质,沉淀智慧;走过的路,开阔眼界,放大心胸;遇见的人,让我们懂得欢喜和慈悲。
最后我想用苏东坡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一起以书为伴,逐梦前行,为检察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