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司法办案>公益诉讼

检察日报:在这里,“一铲一锹”修补受损生态

时间:2021-06-11  作者: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字号: | |

 

   

  610日《检察日报》第5版:在这里,一铲一锹修补受损生态 

   

 

   

  2021年春天,因捡拾1910枚鸟蛋而被法院宣告缓刑的李某,按照其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签署的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协议,来到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基地,开始了为期两年共义务浇水30天的劳务代偿。 

 

  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基地 

   

 

 

   

  这个基地是内蒙古多个检察公益林基地之一,李某是受益于检察公益林基地的众多违法者之一。 

  在内蒙古,检察公益林基地承载着补植复绿、社会实践、社区矫正以及形象化展示等多重职能,已经成为检察机关践行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保护的实践样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联合相关部门打造检察公益林基地约2.6万余亩,包括呼和浩特市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主题公园288亩、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公益林1359亩、牙克石生态修复基地1500……  从补植复绿到第一块基地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王慧告诉记者,早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试点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就提出了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办案模式,始终将恢复性司法理念贯穿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办案全过程。 

  正是在这一理念引导下,鹿城包头开始了检察公益林基地的初期探索。据包头市昆都仑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孙鹤回忆,在办理卜尔汉图镇乌兰计村采砂场非法采砂造成地表大面积受损案件时,检察机关经过调查、取证和诉前程序后,于201612月以包头市国土资源局昆都仑分局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当庭判决,全部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

 

  

 

 

 

   

  判决生效后,昆都仑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大青山沿线工矿企业清理整顿和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等,并在检察机关建议下决定建设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利用3年时间对22处废弃砂坑进行生态恢复治理。 

  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社会了解公益诉讼工作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希望通过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教育一片群众,进而提高社会认知度和群众参与度。孙鹤表示。  

  20185月,经过1年多建设,废弃砂坑都已填平,在这片曾经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昆都仑区检察院卜尔汉图镇生态受损恢复区和补植复绿基地的牌匾悄然竖起。 

  包头市检察院检察长孙建民认为昆都仑区检察院同行政机关共同建立补植复绿基地,切实发挥了检察院公益诉讼发起者、协调者、督促者、监督者、保护者的作用,是把恢复性司法理念运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体现。经他提议,一个月后的包头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推进会上,卜尔汉图补植复绿基地成为与会人员生态守护的重要打卡地。 

   

 

   

  曾应邀到法庭观看检察机关以案释法宣传公益诉讼工作,又见证了乌兰计村变化的包头市人大代表郑绍华充分肯定检察机关的做法,他认为,挂有检察元素的基地,是公益诉讼工作最形象的展示与最生动的普法。   

  在现场参观学习的包头市青山区检察院检察长尚震宇则表示,基地是打造有保护、有修复、有目标、有成效生态修复工作体系的重要一步。补植复绿机制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功能,助力生态检察与绿色检察,实现天蓝、山青、水碧。 

  经过学习与研讨、观摩与实践,建设检察公益林基地的种子在这些公益诉讼检察人的心中扎下了根。 由星星点点到连成一线 

  

  随着探索日臻成熟,内蒙古检察公益林基地的面积逐年扩大。而今,如星辰点缀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检察公益林基地,正在不断扩大,慢慢连成一线。 

   

 

   

  从包头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推进会回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检察官潘志荣就一直在考虑打造公益诉讼补植复绿林地的设想。恰在此时,潘志荣走访发现,曾因非法开垦林地被适用缓刑的达茂旗乌克镇农民张某仍在林地耕作。检察院向旗林业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立即责令其停止非法占用林地违法行为,并对非法占用林地植被限期予以恢复。经说服教育,张某将非法套种的林地全部退出,并种植了柠条。 

  20189月,达茂旗检察院、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合三家之力,在这片土地上建成了146亩的公益诉讼补植复绿林地,有了这片林地,就可以让有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当事人直接参与补植复绿,从毁林人真正变成植绿人潘志荣深有感触地说道。 

   

 

   

  20208月,鄂尔多斯市的汪某在该市东胜区检察院检察公益林补种樟子松1200棵、补种面积24亩,并按时浇水养护,实现了自己将受损生态一铲一锹补回来的承诺。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汪某因滥伐林木导致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业专家认定涉案土地因土壤、气候等原因,不适宜原地补植复绿。检察机关决定让汪某在新建成的检察公益林进行等额生态补偿。 

  据呼伦贝尔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刘耀国介绍,实践中存在不少涉林、涉矿案件毁坏生态得不到修复,有的是涉案当事人本身无力修复,有的是难以就地修复,有的是当事人愿修复而无适合的地点,这也导致案子判了、人关了,荒山荒地依旧在。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院检察公益林 

   

 

 

   

  针对受损生态环境因客观不能修复、不易修复的情况,检察机关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完全修复的可以准许采用替代性修复方式,探索利用检察公益林基地进行异地替代性的修复,而异地替代性的修复也成为检察公益林基地建设的推手。 

  刘耀国坦言,在呼伦贝尔市,先后选址2000余亩宜林地建设的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修复基地、利用牙克石市凤凰山1500余亩荒山建设的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在扎赉特旗中心林场建立的森林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基地等,除具有环境资源补偿性功能外,也有利于对积极修复生态的当事人从轻处罚,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同时作为警示教育基地,通过以案释法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恢复性司法理念,让公众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 

 

  呼伦贝尔地区生态修复基地 

   

 

 

 

   

  随着探索日臻成熟,内蒙古检察公益林基地的面积逐年扩大。而今,如星辰点缀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检察公益林基地,正在不断扩大,慢慢连成一线。 

  在包头,几年间检察公益林基地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石拐区检察院建起1140亩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固阳县检察院规划了1500余亩的公益诉讼补偿林基地,九原区检察院打造了356亩的梅力更生态恢复基地,白云鄂博矿区检察院同当地住房与城乡城市局、水务局联手在矿山公园挂牌建设930亩的检察公益林……截至目前,包头地区共建立公益诉讼补偿林补植复绿基地13433.5亩,推动恢复被破坏林地植被10911.79亩。 

   

 

   

  从星星点点到连成一线,是内蒙古检察机关注重持续推动解决生态环境公益损害突出问题、提升系统化保护水平取得的成效。这种跨区域的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受损环境恢复、植被总体平衡的生态效果和司法效果的统一。自治区检察院公益诉讼专家指导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白静表示。

 

  大青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哈拉沁小沟 

  

 

 

   

  以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该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总面积38.86万公顷。近年来,沿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检察院、新城区检察院及包头市青山区检察院在办理违法侵占林地行政公益诉讼案后,因在原址进行植被恢复难度较大,不约而同选择异地补植方式对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也应运而生。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作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内蒙古检察机关发挥“刑事打击、民事追偿、行政监督”等生态保护职责,办理了大量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涉生态环境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检察公益林基地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 

  

   

 

   

  正是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内蒙古检察机关发挥刑事打击、民事追偿、行政监督等生态保护检察职责,办理了大量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涉生态环境民事和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检察公益林基地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 

  文章开头的李某按照调解协议的要求,在两年的时间里要到基地浇水30天;兴安盟的两名当事人按照《委托替代性修复协议》的要求,将1.6万元交给保护区管理局,由专业人士进行生态林环境损害替代性修复;今年312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两名处于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帮教期的未成年人,在未检检察官陪同下,走进检察公益林进行义务植树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流汗劳动的方式,坚定了改变自己、回归社会的决心。 

  检察机关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作,更加注重开发检察公益林基地的社会功能,使更多人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耳熟能详。 

 

  公益诉讼推动解决电厂扬尘污染问题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对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金桥热电厂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后,热电厂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将曾经灰尘漫天的贮灰场,改造成了绿树覆盖的生态修复主题公园。阿尔山市检察院联合市法院、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生态修复基地,集生态司法修复、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科左中旗检察院与旗林业和草原局协调沟通后,直接在乌斯吐自然保护区设立了公益诉讼生态保护林,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检察公益林,更是兼具补植复绿功能区、社区矫正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区等多个功能区,成为了周末假期的踏青之所。 

  曾在呼伦贝尔西山生态恢复现场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春雨曾表示:补植复绿既给生态破坏者以认罪悔罪的机会,又修复了遭到破坏的生态,确保了谁破坏谁恢复。 

   

 

   

  应邀出席呼和浩特市回民区生态修复林试验基地启动的回民区副区长于凌新认为,基地的建立对于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加快生态植被修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法律监督,构建起新的桥梁和纽带。 

  这些检察公益林基地就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一张张最好的名片。王慧告诉记者,今年,内蒙古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守护北疆草原林地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公益诉讼检察官将充分发挥三检合一办案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努力把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转化为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效能。在此节点上,更多的检察公益林基地将承载惩治犯罪、保护生态、警示教育等积极作用,成为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的一道亮丽检察风景。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公司西来峰焦化厂炼焦二车间测温工 吴英

 

  20187月下旬,我们12位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两级人大代表,应自治区检察院之邀走进呼伦贝尔市调研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海拉尔西山生态恢复现场,看到幼小的樟子松在曾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土地上顽强生长,我特别感慨。我是乌海市人,乌海市是黄河自宁夏入内蒙古的第一站,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在这里交汇,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所以我们对森林、对绿色更加珍视。 

  在这次调研中,我熟知了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检察模式。这几年,内蒙古检察机关通过建设检察公益林、生态修复基地、补植复绿基地等,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护航北疆万里绿色长城,这也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热议的话题。检察公益林的建设,具有补植复绿、替代性修复等功能,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有效举措。内蒙古检察机关创新工作方法,把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向后推进一步,真正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教育一片群众的目标,我也想到公益检察林去铲一锹土、种一棵树、尽一份力。 

  希望内蒙古检察机关以更强烈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领域案件办理力度,提升办案质效,为把内蒙古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北方样本,持续贡献公益诉讼检察新作为、新模式、正能量。 

   

对森林和绿色 我们有着深沉的爱 
20199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时,积极灵活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责任。20185月,呼伦贝尔市检察院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签署《关于加强协作配合保护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的14条意见》,决定双方规划专门的公益诉讼补植复绿基地。20197月,包头市昆都仑区检察院与区财政局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共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20211月,兴安盟检察分院、盟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分别被判处管制和拘役的两名非法狩猎当事人签订了该盟首份《委托替代性修复协议》……这一份份浸透着社会理解与认同的决定、意见、办法,表明检察公益林基地的建设与成长,同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协调配合密不可分。 
卜尔汉图镇乌兰计村采砂场修复前后
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社会了解公益诉讼工作不是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希望通过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教育一片群众,进而提高社会认知度和群众参与度。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