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晨光熹微。推开办公室的窗户,一缕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远处零星传来几声鞭炮的脆响,提醒着人们春节的余韵尚未散尽。望着案头堆积的文件,恍然惊觉: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年新开始。
记忆中儿时的春节,是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是父亲贴春联时的专注神情,是邻里间互赠年货的温情。那时的年味,是腊月里就开始准备的年货,是除夕夜全家围坐守岁的温馨,是初一清晨穿上新衣的喜悦。正如苏轼在《守岁》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那份纯真的期待与欢乐,至今想来仍令人心驰神往。
如今,春节的节奏已然不同。高铁取代了绿皮火车,让归乡之路不再漫长;手机红包代替了纸质红包,让祝福传递更加便捷;视频拜年突破了地域限制,让亲情沟通不再受阻。这些变化,正如王安石所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科技的进步让传统习俗焕发新颜,却也让人不禁感慨:那些需要等待的喜悦,那些需要用心准备的仪式感,是否正在悄然远去?
走进办公室,同事们互道新年好,话题却已转向新一年的工作计划。茶水间里,有人分享着家乡的特产,有人展示着旅行的照片,有人谈论着网购的年货。这些场景,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如今的春节,既有传统的温情,又多了现代的便捷;既有团圆的喜悦,又添了选择的自由。
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天际线,思绪万千。春节的变迁,折射出时代的进步;年味的变化,映照着生活的提升。或许,我们不必过分怀念过去的年味,而应该珍惜当下,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年味。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永远焕发新的生机。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让我们带着春节的祝福,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前行。毕竟,岁月如歌,生活如诗,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