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俯首洞砖瓦青灰 仰目望碧空万里

时间:2024-02-23  作者:陈旭  新闻来源:自治区检察院第八检察部 【字号: |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近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等出品的法治题材影片《第二十条》热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内蒙古检察微信公众号特开设“检说《第二十条》”专栏,共同品读检察人的观影感悟。

俯首洞砖瓦青灰 仰目望碧空万里

《第二十条》是一部有笑点,有泪点,有温度,有力量的影片,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检察官助理,看了之后我深受触动。




“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这是法律人的温度。这份期待,就是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求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电影中检察官吕玲玲、韩明为什么说“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因为它关系到是非、公道、人心,守护民心就是守住法律底线。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法律不能脱离实际,我们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站在事后诸葛亮的立场去分析案件,而是要站在当事人立场去看待问题;要始终秉承正义,设身处地回到案件当时,回归案件本质,让情、理、法贯穿每一起案件始终;要多问问自己的工作距离群众的要求期待还有多大距离,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意识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件关系老百姓的“小案”,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职业,无愧于人民。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法律人的底线。电影里多次出现这句台词,这也是检察机关的执法理念。过往“死者为大”“谁伤重谁有理”“谁能闹谁有理”司法误区的形成是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社会追求的是“稳定大于一切”的目标。就如电影中所演绎的,为了给死伤者一个交代,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司法机关采取严格限定正当防卫适用的方式,以“事后理性人”的视角去审视甚至苛责防卫人,让防卫人承担全部或者折中的责任。当法律难以成为人民捍卫自身权益的“垫脚石”,而是转为“拦路石”之时,人民的正义感会被代价冲淡,这个社会也就越来越麻木。对“不法”一步不让,“不法”才会寸步难行。检察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必须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让正义迟到,不使公益受损,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这是法律人的勇气。影片中检察官吕玲玲和韩明在争论王永强这个案子到底该怎么办时,韩明举了很多的案例,原来都是这么办的。我们现在知道刑法第二十条曾经被称为沉睡的条款,很多案件实践中司法机关不敢用,很多时候都是遵循先例。但我们要思考这样做正确吗?立法理念的转变不代表司法理念能够一步到位,大多时候我们习惯按照机械执法的惯性,套用法条,沿用惯例,因为这样“最稳”,一般不会出错,或者即使出错,责任也不大,因为毕竟有所依据和参考,要错大家都错,不是个人的责任。但这样的结果就是立法的理念只能原地踏步,一错再错,继续让法条沉睡,让正义无法得到伸张。正义不总是易事,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韩明在张贵生案件和自己儿子的遭遇中看到了办案对于当事人人生的巨大影响后,才真正开始对立法本意和法律价值追索和思考。韩明不再拘泥于抽象的法条,而是开始关注鲜活案件中的当事人;不再关注既往的司法判决和司法惯例,而是开始反思追问什么才是“正确的事”。最终打破惯例,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心有勇敢,正义恒宽。作为代表国家进行公诉的检察官,最重要的价值是通过正确适用法律的司法实践,回应和实现人民心中向往的公平正义,让司法判例与老百姓内心朴素的期待同频共振。要破除“四平八稳”“明哲保身”的保守主义,敢于多一些能动履职,坚守从检初心,做老百姓需要的检察官,做“韩明式检察官”。

影片令人感动,也催人奋进,作为一名检察官助理我也深感自豪。俯首洞砖瓦青灰,仰目望碧空万里,下一步定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走好检察为民之路;定会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进一步提振精神、提升业绩、提高能力,为奋力创造内蒙古检察新业绩助力。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