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胸中有丘壑 下笔皆文章

时间:2023-02-13  作者:检察日报社驻内蒙古记者站副站长 沈静芳  新闻来源:法治新闻传播 【字号: | |

近些年从事新闻采访工作,越来越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好文章并不一定辞藻华丽,但一定是深入基层、沁着泥土清香的。那种全面地掌握新闻写作素材,让检察故事在笔尖自然流淌的稿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写稿前化简为繁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写作的引擎。因此,就要化简为繁,不厌其烦地做好前期工作。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的过程中,《检察日报》有不少策划性的报道,这些报道大多要求有一定的纵深性,对稿件质量要求很高。尤其是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栏目的策划,在领到采写任务时,我的心里一直打鼓,纵横十年,到底什么样的报道才能充分展示内蒙古检察机关的风采?我勾画了几个角度,也写了几个框架,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等都在其中。我先后向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的多个部门负责人询问他们这十年的最深感受,询问熟悉的人大代表和媒体人对检察工作的看法。这一圈下来,时间耽误了不少,但心中的构思也渐渐明晰——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检察功不可没。





有了方向,就可以着手准备材料了。对于这次报道来讲,材料准备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日常积累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一方面要善于搜集各类素材,把这些素材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形成自己取之不竭的资料库;另一方面要主动交朋友,把各地的检察官和与检察工作有关的人士,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都划入自己的朋友圈保持联系,当遇到突发原因不能实地采访时,可以采用线上形式,持续获得鲜活的素材。

第二步是针对主题搜集材料并开展采访。第一阶段的采访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进行的,了解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所思所想,熟知全面情况。院里的同事给予了大力支持,比如第八检察部的同事们得知稿件要写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他们以最快时间对试点以来的工作进行了一次详尽的梳理,并撰写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白皮书。第二阶段是采访具体检察人员,考虑到内蒙古东西跨度达2400多公里,在采访时,我也刻意注意东中西部人员的选择,让采访更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有的采访是通过微信或是电话沟通的,让人稍感遗憾。这种采访不能直接面对被采访者,对于他们的一些细微表情不能捕捉,比如一个淡淡的微笑、一次小小的蹙眉等,这些都是在宏大的素材里闪闪发光的点,在写作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以,我一向认为好的文章,必须是要到一线去采访的。比如曾经采写的化德县检察院脱薄争先稿件,我不仅采访了化德县检察院在院里的所有同志,还采访了化德县委书记、县长和政法委书记等,这样才能听到各种声音,感受不同人的心态,充分占有各类素材。

写稿中条分缕析

如何把手头上丰富的素材转化为让人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在新媒体时代,要让读者耐心读完一篇两三千字的文章,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立意有高度、内容有厚度、表达有温度,而《检察日报》一直的要求是用新理念讲好新时代检察故事。

我的习惯是写稿前先写大纲,大纲写好了,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每次写长稿前,我会按照大纲,把相关素材进行基本的归类,而这些素材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基本功,要有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宣传智慧,要把能捕捉受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以及具有接近性、引发同理心的事例选出来,既有温度又有尺度。

提纲才能挈领,甚至这个大纲会出现在采访前,比如采访党的二十大代表白静时,她正在参加培训,时间很紧,我就提前构思好了大纲,按照大纲进行采访,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完整的大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石。





下一步是要构思一个漂亮的开头。高尔基曾经说过:开头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它好像在音乐里给予全篇作品以音调,往往费很长时间才找到它。在写《在公安机关上班的检察人》时,从在侦监协作办工作的一位普通检察官助理的一天写起;在写《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从历史学家翦伯赞对内蒙古的描写入手,一个精心构思的开头往往提升了整篇文章的层次。文章的开头是丰富的,对话式、感叹式、悬念式、提问式……只要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文章就成功了一半,也给整篇稿子定下了基调

学会讲故事是写作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讲好故事,要言之有物,充分运用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篇文章包括12件案事例,有名有姓的人物6位,通过一个个案事例、通过一个个公益诉讼参与人的讲述,展现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带来的变化。讲好故事,还要在细微处着力,用生动的细节打动人。《他和草原有个约定》开头这样写道:清晨五点半,潘志荣准时走出温暖的家,在街上兜兜转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结尾时这样写道:包头铁路运输检察院副检察长孙时颖最爱站在今年1月上线运行的法眼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前查看一个个数据,从中发现线索。简单地勾勒几笔,却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基层检察官那种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虽然新闻写作是中立的,但记者的笔下应当带着情感,而这种情感也会在不经意间传递给读者。

成稿后删繁就简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新闻的语言首先要简洁,语言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老舍先生曾说,文章不厌百回改。鲁迅先生也说:写完成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闻写作尤其是通讯写作,其实就是一个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也是不断地筛选、不断地优化的过程。我们对搜集的素材进行比较、选择,像沙里淘金一样挑选最能体现文章主题的案事例,我们对文字进行修改,以惜字如金的努力,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传递尽量多的信息。




写成的稿子并不是一蹴而就,仍然有很多的不如意。每当此时,我都会把稿子放一放,然后才能真正地静下心来,去看看稿件的事实是不是交代清楚了,逻辑是不是完整,立场是不是客观,再去品评稿件中的得与失,然后剪去那些并不适宜的枝枝蔓蔓,再去丰富并不流畅的语言。

即便如此,一篇出现在报纸上的稿子与自己发出的稿件仍有很大出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成稿时5300多字,而见报是3100字,在这个删减过程中,又体现了编辑部的智慧。可以说,好稿通常都是改出来的。

作为驻站记者大概都有过编辑打来电话核对稿件问题的情形,他们的每一次询问,也是我们的一次自我反思、自我提醒的过程,时间是否写准确了、名字是否核对好了、人物前后是否一致了,等等。而作为检察报刊,涉及法律的提问也不少,每当此时,总让我惊出一身冷汗,既惊叹编辑目光的锐利,也感叹他们学识的丰富,然后暗自下决心,下次一定把这些问题在写作时就解决掉,绝不给编辑再来询问的机会。然而,以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

最妙的体验是稿件刊出后,拿着见报稿与自己的原稿作对比,标题更生动了,通篇更流畅了,心中总会涌出很多的喜悦,也会有很多的收获,更是充盈着深深的感动,感动于那些默默耕耘着的编辑们所付出的努力。

观点速递

应对传播迅速的网络谣言,靠人工筛查、人为阻断的方式已明显落后。近几年区块链进入公众视野,这种全新的分布式数据库,在治理谣言方面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区块链的实际结构就是区块和区块之间的链接。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加密哈希值、时间戳和交易数据,是一个全新的公布式数据库。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稳定、透明的特性,使得其能够成为信息保真、痕迹追踪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区块链实现举证,可以锁定责任主体。区块链难以修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满足了证据的要求。顺着信息传播的路径溯源,很容易找到信息发布主体及相关主体。 ——庄园,《新闻世界》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