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年我来到大草原
绿黄相间一望无边
远方的骏马赛青山
甜美的歌曲随风传
美丽的呼和浩特城
永远惦念的敕勒川

挂职交流是组织为我们开辟的一个广阔天地,搭建的一个深入学习平台。能够参加此次外派挂职交流,要感谢组织和领导的信任,对于90后的我来说,这既是肯定,也是锻炼,更是挑战。正如踏上这片土地前我所作出的表态——将这次挂职交流当作一次火热的司法实践课堂,当作一场生动的党史现场教学,亦当作一次感恩青春的人生修行,认真去体会,努力去奋斗。另外要感谢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的领导与同事,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让我不曾感受到身处异乡的孤单。感谢我的父母妻儿,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让我对小“家”没有后顾之忧,放心大胆得去服务守护大“家”。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青城”。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踏上这片土地可以说得上是“注定”,而非偶然。在接到分管领导通知的前半小时,与我同室的部门领导带来好友寄赠的食品奶皮子,因不曾见识过此物,翻看包装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句“呼和浩特好地方,有机会得去瞧瞧”就兑现了诺言。
来到草原,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草原辽阔,一眼可望到天边,成群的牛羊,可供美味;天地宽广,可纵情策马奔腾;因为大自然馈赠生存的一切,因此我们心生敬畏;因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互相真诚;还有动人的草原故事和动听的草原名曲,令人心潮澎湃。

呼和浩特市检察院415室墙外展示了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一首诗“人只有鼓起勇气,告别海岸,才能发现新的海洋”,馈予你我。我的家乡在江苏南通,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万里长江与南黄海在此交汇,隔江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又被人们称之为“静海”“通城”。在这里,我津津乐道地与内蒙古的朋友分享家乡的风土人情、地理语言,讲述张謇的功绩,推介着“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热情地欢迎朋友们的到来。
值得分享的是,生长在我的家乡南黄海边的海子牛,因为性情温和、善于开拓、勒拉江海,被人们寄予“脚踏实地、不畏艰险、负重前进、永不停步”的海子牛精神。来到这里我聆听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蒙古马精神的论述,学习到蒙古马蕴含的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奋斗精神。两者何其相似。

人生的路,每段路有每段路的风景,每段路有每段路的担当。记得来时,我满怀着憧憬和忐忑心情。为了不虚此行,我恪尽职守,从严要求,主动融入,在第四检察部挂职期间,协助办理经济金融犯罪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案件、开展办案实务研究、答复办理基层院请示案件等。两个月期间,我积极投入到一起骗取银行贷款特大专案;在审查一起违法发放贷款案中追捕一名犯罪嫌疑人;服从领导安排,起草《关于某集团在呼建设项目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及维稳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对违法发放贷款等金融犯罪开展实务研究,发表理论文章4篇,赢得了检察院领导、同事的肯定、尊重和点赞。短短两个多月时间,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挂职交流不是镀金,不是享受,而是学习,更是锻炼。这些奋斗历程,凝练成的精神力量,将会成为绵绵不竭的精神力量,推动着我继续完成最后的挂职交流工作,也推动着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中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刚刚的国庆节,伟大的祖国迎来72周岁的生日。感知时代、感恩生活,我们检察人表达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并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着检察之蓝、从检八年有余的我,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着法律监督的神圣使命,未来我将秉持公平正义之心,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以拳拳之心,守护司法公正,保卫百姓安宁。以青春、以热血、以初心,向祖国致敬。

来呼和浩特市之后的七月底、九月初,老家南通正值两次强台风,而这里也下起了雨。我时常在想,呼和浩特的晚风会不会吹到南通。今年的中秋节是工作八年来在外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因为同事朋友们的关怀,对内蒙古、对呼和浩特的感情越发自觉而深沉,时久他乡变故乡。但是相聚总有一别,今年的江苏赴内蒙古挂职交流期为三个月,而我的挂期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继续为这里的家乡多做实事,多办好事,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传承好江苏检察与内蒙古检察的深厚情谊,展现好两地共通的检察精神风貌。这一段的经历注定珍贵,我将深藏这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