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2020年,我离开工作7年的霍林郭勒市检察院,成为通辽市科尔沁区检察院的一名新兵,加之初为人母的角色转换适应期,有过很长一段迷茫、焦虑的阶段。产假一结束就加入年底加班大军,之后便迎来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高强度的培训、高频次的研讨、高效率的工作,反而让我逐渐摆脱了之前的迷茫与焦虑,尤其在听过检察长《传承红色基因筑牢无限忠诚,坚持自觉担当为建党百年献礼》的党课过后,如醍醐灌顶,如重槌响鼓,敲响了懈怠情绪的警钟,让我对于党员的忠诚、青年的担当和个人的成长有了深刻地思考,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记录下来,当作日后给女儿的礼物,也算作对自己的鼓舞。
策划“重温党史迎七一”庆祝建党百年纪念日活动的时候,恰逢搬离霍林郭勒一整年、我三十二岁生日、女儿即将一周岁,不觉想起小学作文里的高频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柴米油盐的生活如此、党的百年奋斗史如此、作为青年党员亦应如此。作为一名当打之年的青年干警,应该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好学而善于思考内心平静则方向不偏
人的知识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自然积淀,能力和水平也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和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窑洞里的读书人》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秉烛夜读的故事,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赴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当时村里人去把他的行李拉回来,箱子很重,后来才知道里面装的全是书。学习比学历更重要,学历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能成就未来。那么作为青年干警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呢?
要舍得花精力来学政治理论。当前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正确政治方向的理论根基,筑牢严守政治纪律的思想防线,塑造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信仰如果缺失,人生就会迷失。仿用电影《流浪地球》里那句很火的台词——“道路千万条,忠诚第一条;政治不过硬,迟早两行泪。”
要愿意主动向群众学习。读书有三部曲,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想把基层这本厚重的“无字之书”学好,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家人。2019年接待过一个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集体信访案件,从开始的耐心说理到中间的说理不通接近崩溃,到之后分管领导带着我站在被害方大爷大妈们的角度,先安抚、然后普法、接着了解诉求,最后终于提出了检察机关能做到的他们也满意的方案,一起37人的信访案件圆满解决。走的时候,一位大妈跟我说:“小姑娘,心是好心,道理也对,就是有点着急,你看你们领导解释得比你好。”我听完一脸大写的委屈,最近回想起来才发现,是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对,没有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没有同理心当然不能让他们信任和信服,以心交心才能心心相印,和风细雨才能春风化雨,最终达到案结事了人和。
要培养能够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能力。如果说现在懂得和掌握的知识是金子的话,那么学习能力就是点石成金的那个手指头。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也是不断完善更新的,不管是政治理论、法律政策、业务要求,还是网络技术、行业规范、职业道德素养,总是在变化和提升,需要我们经常学、反复学、比较学,不断了解新知识、对标新要求,才能掌握新方法,然后有更足的底气迎接新挑战。
善于通过思考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可实践的能力。台湾大学有一座非常著名的钟,叫“傅钟”,它每天只敲21下,校长傅斯年先生说:“一天只有21个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伏尔泰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深度思考是一种紧缺资源,思考进入不了状态会觉得很累,但当进入状态、养成习惯就不会觉得累了。深层次思考不够,就会失去判断力,以致问题摆在面前也发现不了,都说提倡“在研究状态下工作”,你眼中的问题,也许就是别人的解决方案。这一点上,我自身虽有所受益,但是做得还不够,还得坚持下去。
专注而乐于钻研内心丰盈则力量不减
近年来,组工队伍一直在弘扬“安专迷”精神,“安”是一种境界,安下心来方能心无旁骛;“专”是一种追求,专心致志方能成为“行家里手”;“迷”是一种状态,迷恋至深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工匠精神”,总得有一些人守花开花谢、守日月星辰……我想检察队伍同样需要“安专迷”精神,这个“专”指的就是专业化。对青年干部而言,最需要的内涵是专业素养、最需要的底气是专业能力、最需要的品质是专业精神。
文字综合能力是青年干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现在机关单位中公认的“苦差事”就是“写材料”。有人说“写”是很辛苦、很清苦、很孤苦、很心苦的脑力劳动;网络上形容写材料是“一台电脑、两袖清风、三餐无味、四季无常”。以前“爬格子”的人大脑不会闲着,走路、吃饭、睡觉都在想,有时半夜有了灵感,再倦也要起床赶紧记下来,生怕一觉醒来又忘了,我时常感叹科技改变生活,现在夜里可以不用爬起来而是存在手机里了,存下来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同时,多年来我每天坚持浏览网页新闻、翻阅《检察日报》,以便及时掌握重要理论和保持对新闻的敏感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工作以来我都坚持随身带一个小本子,读书看报的时候遇到喜爱的句子、独到的观点、前沿的理论就摘抄下来,有时哪怕只是三言两语的体会与感悟,经过日积月累的糅合,那些知识和文字就悄无声息地融进大脑,日后只要一个触动点,就可能喷薄而出,解决写作瓶颈。
我想业务部门的同事们肯定也有一套提升自己办案能力的“宝典”,而我职业道路上的遗憾就是大多在行政岗位,只是短暂的从事过业务工作,导致身为检察人却对办案一知半解,材料撰写遇到业务问题只好求助业务大咖。意识到法律知识成为制约工作和个人发展的短板后,我便开始准备法考,备考的过程就是反复学习的过程,现在写材料和稿件遇到法律专业问题解决起来比以往顺畅许多,当然这些法律知识也会让我一生受用。无论什么事情、什么工作,只要热爱并愿意为之坚持,一定会有所收获。
踏实而敢于上进内心笃定则劲头不松
身为青年干部存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乐于总结,才能厚积薄发,积之愈厚,发之愈佳。要用心做事,专心做好本职工作。遇到困难时端正心态、平心静气的做好手里每一项工作,成为一名“文经我办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的“放心”干部,才能不辜负组织和同事的信任。要谦虚做人,努力提高服务意识。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生活中学会谦虚做人,遇到问题时“抱怨少一点、行动快一点、耐心多一点”,做到换位思考,便能在工作中沉淀知识、积累经验。要突破自我,敢于接受挑战。在“舒适区”里呆久了就会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就会习惯性地自我设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青年干部不仅要受得苦,还要受得累,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山芋”,才能对“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有所领悟。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有个朋友分享给我的三句话,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个人的单薄、体会到团队的力量: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一个文火慢炖、细水长流的过程,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追梦人。让我们在青年时但求好事、莫问前程,放肆去努力,在老年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