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解王国维眼中的读书三境界

时间:2014-06-1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读万卷、行万里”。似乎从我们接受基础教育之日起就如同一个定式思维一般根植于我们的大脑中。我想,这“万里”并非是书生要赶这“万里”的脚程,也并非“万卷”与“万里”划等号。中国古人在“万里”的理解上智者见智。有人解为事业上的辅助,如孙中山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有人解为品格上的升华,如刘向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于是人们狂热于请名师、求典籍,寻求读书中的巨大宝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以求为人秉正,那么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为避免盲目和歧途,这“省”又该是什么呢?我想或许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的“三境界”道尽其中“禅机”。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博览就是观,就是察。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望尽天涯路’往往影响着日后阅读理解的范畴,也影响着你能熟练将事物联系的能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人却变得疑问和复杂。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会成冠以时下时兴的称呼“愤青”。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然而,王国维先生还列了第三境界,即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达到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有人总结王国维先生的读书三境界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这多少包含了一些禅机的味道,由此也演化为很多人的人生三境界。从“望尽天涯路”到“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细数风流人物,往往也就在第二和第三境界中见分晓。为解愁,有人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他们属于芸芸众生,里面既有闪光的金子,也有的沦为社会蛀虫。然而像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好公仆;像杨善洲这样的父母官;像牛玉儒这样的好书记,这些人才是第三境界的杰出代表,才是社会的脊梁,正是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支撑着社会大厦,推动着历史车轮。读书要求大成,我想做人更需求大成. 

  鄂托克前旗人民检察院 布赫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