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蒙文
 
头部蒙文
今天是 支持IPv6网络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与群众零距离60天

时间:2014-11-21  作者:潘树国  新闻来源:内蒙古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字号: | |

  2013年11月4日,作为一名“新兵蛋子”,怀揣着梦想和激情我进入了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成为“大家庭”的一员。经过大半年的生活和工作,我喜欢上了内蒙古的蓝天、白云,还有向往已久的工作。 

  从心开始 

  按照新进人员在信访接待岗位锻炼两个月的要求,2014年8月我被安排到控申处接待室锻炼,去接待室的路上,心情既忐忑又充满好奇,忐忑的是接待室接访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有种“陌生”的紧张感;好奇的是上访群众以怎样的神情、姿态展现在我面前,他们为什么要上访?一系列的问题在我脑海中浮现。 

  到了接待室,我一下就懵了,“怎么这么多人?”映入眼帘的是满屋子人,还有几个上访群众站着大声嚷嚷着,接待室主任刘瑞生觉察到我异样的表情,笑着安慰我说:“别急,慢慢来,有很多都是老上访户,你很快就会上手的。”前两天,我就老老实实坐在电脑前做文字性的工作,不敢去接待上访人,怕说错话,心里还是有所畏惧。在控申处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学着去接待上访人,遇到问题我就请教同事,同事接待群众的时候,我就站在旁边仔细听,空余时间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一周后,我已经适应了接访大厅的工作氛围,接下来的时间我就投入到接访的工作当中去,在为上访人答疑解惑的同时,自身也增强了自信,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心中装着榜样、想着群众 

  看到从呼伦贝尔千里迢迢赶来的上访者,看到满含眼泪的诉求者,看到为自己事情奔波十几年的老上访户,看到已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从农村出来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想以张章宝为榜样,为他们做点事情。我认真学习了张章宝的先进事迹,特别是他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法,以张章宝为标杆,努力向张章宝同志看齐,尽心尽力为上访人答疑解惑,每当看到上访人满意离去时,我心里也是无比的高兴,能给他们提供帮助,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其实有些上访者的要求并不高,有些甚至不需要你给他解决什么问题,只需要跟他用心交流,哪怕是温馨的安慰,上访者也会很满足。 

  我深刻体会到为百姓做点实事并不难,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真心想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才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拉近与上访人的距离,才能信服接访者所说的话,才能更好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要用心付出,终会得到老百姓真心的笑容。 

  上访群众如果没有大的委屈或者“冤屈”,是不会走上上访这条路,是不会来检察院“讨个说法”。在接待群众来访过程中,不管案件是不是属于检察院管辖的范围、是不是属于我院的受理范围,都要耐心的倾听,让上访群众将心里的委屈都“倒”出来,而我成为忠实的“收音机”,舒缓上访群众压抑的情绪,有时候一听就是一个多小时,了解了相关的情况后,对于受理的案件进行办理;对于不受理的情况,要热情的对上访群众讲解法律、为了防止让上访群众对检察机关产生互相推诿、不信任的负面情绪,尽可能的从情、法、理上对事情加以解释,告知其不予受理的原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应当遵守的程序,给上访群众指条“明路”,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因到处上访而增加家庭的负担,不至于因钻“牛角尖”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  

  知道为什么、做什么 

  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既然来锻炼,就要把工作尽力、用心做好,既要深入了解接访工作的相关内容,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坚持问题导向,找出问题的症结。否则,“脑袋一半是面,另一半是水,一掺和就成浆糊了”,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上访人为了啥事来上访?每一个信访事项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关乎民心所向。城市上访群众反映的,主要涉及医患纠纷、拆迁安置、困难企业分流安置、拖欠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农村和牧区上访群众反映的,主要涉及土地农牧民补偿、土地分配、开矿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接访窗口是了解社情民意重要渠道,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找到案件发生的根源,找准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关键点,从而把好检察工作的脉搏,进而倒逼我们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更加积极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大局。 

  为什么上访人数增多?上访问题更难处理?我个人思考认为:一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期盼,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群众对自身案件的解决看到了“曙光”,就像一位上访老大娘说的,“现在形势好了,习大大上台以后重点抓腐败问题,你们检察院是管腐败问题的机关,我就到你们检察院来举报”;二是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以及检察机关的信任,检察机关是反腐败的重要职能部门,随着群众举报线索的增多,一系列大案要案浮出水面,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反腐“重拳”的力度。检察机关进行的检务公开、涉法涉诉信访等改革,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拓展了解决群众解决问题的渠道;三是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动态。当今社会资讯发达,老百姓获取信息更为便捷,群众择机上访,“抱团取暖”的现象较多。在我接访过程中,恰逢最高检巡视组来我院巡视检察以及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上访群众通过QQ群、微信群等信息化方式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来访人数不断增加。高检院巡视组来我院时,有上访人得知该消息后,在微信群里发布,迅速蔓延,那几日上访量明显增加,集体访持续不断,赛罕区东瓦窑村、大台村等村民因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问题在一周内几乎天天来访,在院门口静坐。群众反映的事项,大多不属检察机关管辖,虽经劝解,都及时进行了疏导分流,但也值得我们思考,怎样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我深刻体会到马永胜检察长讲到的“等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分量,更清醒认识到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深化检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如果涉法涉诉改革到位了,检务公开深入人心了,“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综合受理平台切实发挥作用了,就能切实解决老百姓的问题,缓解我们的工作压力,减轻群众负担,让“信息多跑路,让上访群众少走路”的想法就能变成现实。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胜利闭幕,我的接访锻炼也要结束了,我带着不舍和遗憾离开了控申接访大厅,不舍的是我与控申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遗憾的是我要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很多很多。与群众零距离的60天,促进了我的成长提高,是我检察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使我有信心稳步迈向前方!

友情链接
其他链接
 
检察微信
检察微信
检察微博
检察微博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抖音
抖音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