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是 | 支持IPv6网络 |
6月7日至11日,第二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检察听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在全国四级检察机关举行。检察机关在扎实推进检察听证工作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和积极成效呢?又是如何推动“检察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一起探秘~
“草地听证”
开启民族地区检察服务新模式
@内蒙古兴安检察
草牧场纠纷是内蒙古牧区最常见最突出的矛盾纠纷,该类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特点,不仅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对当地牧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拉某与陈某均为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蒙古族牧民,两家草场相邻,于1998年因草场承包经营发生纠纷,并长期诉讼。双方因草场边界争执不断,矛盾逐步升级。 拉某和陈某去世后,拉某之子额某继续向检察机关申诉。鉴于该案持续时间长,化解纠纷难度大,兴安盟检察分院多部门参与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检察干警驱车两百多公里来到争议草场,实地调查了解情况,并决定以一场现场听证会解决两家纠纷问题。2020年6月5日,特别邀请了当地林业和草原局、乡司法所、边境派出所工作人员及嘎查委员会负责人等四人参加听证。 听证地点就设在双方争议草场上,检察人员头顶炎炎夏日,野外连续工作7小时,通过借助专业测量和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工作,最终解开了多年的心结,双方就草场边界达成共识。在相关部门见证下签订了和解协议,工作人员现场打桩定界,申诉人现场撤回了监督申请。听证会后,检察人员持续回访以巩固工作成果,双方当事人已在草场边界安装网围栏,办理草场使用证工作也在同时进行。 两家重归于好,困扰了当地政府及两代当事人持续了22年之久的矛盾纠纷,彻底解决。夏日的科尔沁草原安静祥和,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公开听证+现场确认+现场调解”
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再升级
@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
“修复现场我们已经看了,公益诉讼起诉人与被告就调解方案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双方没有其他意见,咱们就签一下调解笔录。调解书将依法定程序公示一个月,没有异议就生效了。”——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王晶 “好的,届时我们企业的储煤棚一定按期完工,并且我们还会将边坡复垦,打造成一个生态公园。”——清水河县T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每一次来现场调查,都有明显的整改进展,这也是我们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希望看到的结果。起诉不是目的,惩罚也是预警,我们的初衷还是希望看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修复。”——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白静
案件前后对比图
6月3日,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环境资源审判团队与呼和浩特市检察院的案件承办检察官来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就两家涉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的煤炭公司整改情况进行现场确认。确认修复整改情况后,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审法官现场对两件案件主持调解,公益诉讼起诉人呼和浩特市检察院分别与两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人清水河县T某某公司、L某某公司达成调解方案。在此之前,二被告所作的修复整改方案以及是否可以适用调解结案的问题,已经过检察机关组织的公开听证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并评议通过。调解方案中,首次适用民法典中关于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为被告设定了约束性条款。这是首次在整改修复现场达成调解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也是全市首例经过公开听证、法检共同现场确认修复情况、法院现场主持调解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以公开促公正 以公正促公信
@阿荣检察
近日,阿荣旗检察院就付某某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和葛某某申请国家司法救助案召开听证会,邀请3名人大代表和人民监督员参加听证。
听证会上,案件承办人向听证员介绍了司法救助案件情况、申请人现阶段家庭生活困难情况以及申请理由,并说明了该院的救助意见,以及拟救助金额、救助方式和救助金额计算标准。救助申请人就听证员的提问,说明有关情况。3名人民监督员为申请人提出了解决困难的意见和建议,并一致认为该案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认为应当给于国家司法救助。
综合:兴安盟检察分院、呼和浩特市检察院、阿荣旗检察院信息